
年前,應《經典雜誌 》之邀,書寫〈一方印記〉,敘述我和尼泊爾這片土地的連結和感情。
a writer, a traveler
在尼泊爾語中,「Ghode」是「馬」、「Jatra」是「遊行」。每年尼瓦曆第5個月——Chilla月(通常為公曆三、四月)的新月日,加德滿都市中心的Tundikhel彷彿成了馬兒奔跑競技的會場。
在尼瓦曆第5個月——Chilla月(通常為公曆三、四月)的滿月後第14天,加德滿都的尼瓦族人們歡欣地迎接著為期3日的Pahan Chahre節日到來。
「Pahan (पाहां)」是「客人」,「Chahre (चह्रे)」指的是「第14天」。「Pahan Chahre」也稱作「Pasa Chahre」,其中「Pasa (पासा)」意為「朋友」。不論是Pahan Chahre或Pasa Chahre,都是邀請朋友前來作客飽餐一頓的歡樂節日。
Read more去年12月7日,我到了中原大學演講,從我這些年在印度、喀什米爾與尼泊爾的生活經驗,談談各地的語言和文化差異。
會後,有同學來問我「感覺這些地方很多缺點,妳為什麼還要待在那邊?」是啊,從我們的角度來看,有很多文化與習慣對我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甚至難以接受的,但那就是缺點嗎?倒不一定,它們就是文化差異罷了!而且,除了那些我至今還難以調適之處,還有更多有趣的、美好的、溫暖的體驗,只是受限於時間,沒能完全說出來。
前幾天,收到助教傳來的學生回饋,感覺大家都對南亞文化產生了興趣,那麼我這次演講的目的就達成了!同學的回饋都寫得好認真,其中還有人寫「大家一直很怕講員被騙!」我看了忍不住大笑,真的很謝謝同學這麼關心我耶,歡迎下次到尼泊爾或喀什米爾找我,就知道我有沒有被騙囉!
約莫3個月前,收到臺北大學語言中心的講座邀約。由於講座聽眾來自大學部各個科系,且絕大部份應該都沒去過尼泊爾,因此訂下了這個演講主題,希望從零刻劃出尼泊爾的輪廓,並深入在地民俗與生活。所以我從尼泊爾的地理環境講起,帶到文化面貌、旅遊特色、節慶以及我在尼泊爾的生活體驗與文化衝擊。
隨著世足開幕,我也明顯感受到生活周遭掀起一股足球熱;在足球運動盛行的尼泊爾,當然也少不了對世足賽的關注。然而,相較於往年的世足賽,今年尼泊爾人對世足除了狂熱,還有些不一樣的情緒。
時序入秋,最令尼泊爾人們期待的就是兩大節日——達善節(Dashain)和燈節(Tihar)。說起燈節,大多人會聯想到印度的排燈節(Diwali),然而,尼泊爾的Tihar可是有著印度Diwali所沒有的獨特習俗呢!